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新生兒抗生素治療與疫苗反應:一項澳洲研究的驚人發現

一項澳洲研究發現,新生兒時期接受抗生素治療的嬰兒,在後續的嬰兒時期,對疫苗的免疫反應明顯較弱。研究指出,抗生素的使用可能擾亂嬰兒腸道內有益菌群——雙歧桿菌的正常定殖,進而影響疫苗的效力。這項研究提醒我們,在生命早期使用抗生素時,必須謹慎評估其長期影響,並探討益生菌在改善嬰兒免疫反應中的潛在益處。

在生命的最初幾周,新生兒的健康至關重要。然而,一項來自澳洲的突破性研究揭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關聯:早期接受抗生素治療的新生兒,在後續的嬰兒時期,對疫苗的免疫反應明顯較弱。這項研究不僅挑戰了我們對新生兒免疫系統的傳統認知,更提醒我們在生命早期使用抗生素時,必須謹慎評估其長期影響。

研究背景:生命初期的微妙平衡

這項發表於《自然》期刊的研究,追蹤了191名健康嬰兒的成長歷程。研究人員發現,其中111名嬰兒在新生兒時期接觸過抗生素,這些接觸方式包括直接治療(32名嬰兒)、母親在分娩期間使用抗生素(49名嬰兒),以及母親在產後六周內使用抗生素(30名嬰兒)。研究人員在嬰兒六周大,即首次常規疫苗接種前後,仔細分析了他們的腸道微生物群。

腸道菌群的關鍵角色:雙歧桿菌的秘密

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發現,是直接接受抗生素治療的新生兒,其腸道內有益菌群——雙歧桿菌的數量明顯減少。雙歧桿菌在嬰兒生命最初幾周的健康腸道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南澳健康與醫學研究所的計畫主持人,同時也是弗林德斯大學系統免疫學教授的大衛·林恩指出,雙歧桿菌擅長代謝母乳中的人乳寡糖,因此在母乳餵養的嬰兒中尤其常見。

林恩教授進一步解釋,雙歧桿菌能為嬰兒的免疫系統提供「額外的推動力」,為疫苗的最佳抗體反應做好準備。然而,抗生素的使用,可能會擾亂雙歧桿菌的正常定殖,導致其他類型的細菌取而代之,進而影響疫苗的效力。

實驗室的佐證:雙歧桿菌與免疫反應的直接關聯

為了進一步驗證雙歧桿菌在免疫反應中的作用,研究人員在無菌小鼠身上進行了實驗。結果顯示,小鼠對肺炎球菌疫苗的抗體反應,高度依賴於雙歧桿菌的存在。當小鼠接受含有雙歧桿菌的益生菌時,其抗體反應顯著提升,這為雙歧桿菌在免疫調節中的關鍵作用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

母體抗生素的影響:間接接觸的微妙差異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並未發現母親在分娩期間使用抗生素,會顯著降低嬰兒的疫苗反應。這表明,新生兒直接接受抗生素治療,對腸道微生物群的長期影響可能更為深遠。

臨床意義:謹慎評估,而非過度擔憂

林恩教授強調,這項研究結果不應引起接受過抗生素治療新生兒的父母過度擔憂。他指出,在新生兒時期使用抗生素通常有充分的理由,因為感染和敗血症在這一關鍵時期可能極其嚴重。接受抗生素治療的新生兒,對所有疫苗仍然產生了「相當不錯的反應」。在七個月左右,大多數嬰兒的抗體水準都超過了所謂的血清保護閾值,這意味著他們預計能夠免受感染。

然而,研究也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直接接受抗生素治療的嬰兒,其抗體反應的減弱速度似乎更快。

未來的展望:益生菌的潛在益處

研究人員指出,這項研究的樣本量「相對較小」,且未納入剖腹產出生的嬰兒。在未來幾個月內,他們將啟動一項臨床試驗,以測試給予接受抗生素治療的新生兒含有雙歧桿菌的益生菌,是否能改善他們對常規疫苗的抗體反應。這種益生菌是安全的,目前已廣泛應用於醫院,用於保護早產兒免受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侵害。

結論:生命早期,健康起航

這項研究提醒我們,生命早期的健康狀況,對嬰兒的長期免疫力有著深遠的影響。在醫療決策中,我們必須權衡抗生素的短期益處和長期風險。透過深入的研究和臨床試驗,我們有望找到更安全、更有效的策略,守護新生兒的健康,為他們的人生健康起航。

內容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