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本篇文章探討穿戴式感測器的健康警示及其在COVID-19期間的有效性,分析提升警報效能的關鍵策略,強調個性化通知與時間安排對行為改變的重要性。
在COVID-19疫情高峰期,穿戴式健康感測器的使用變得愈加普遍。這些感測器根據心率、睡眠及活動模式的微小變化,向使用者發出可能感染呼吸道病毒的警示。然而,最新研究顯示,當這些警示提醒看似健康的使用者時,僅有四分之一的人會進一步進行家庭病毒測試。這項由Scripps Research的科學家進行的研究揭示了穿戴式感測器健康警示的實際效果與改進方向。
根據2024年7月24日發表於《柳葉刀數位健康》(The Lancet Digital Health)的研究論文《穿戴式感測器信號和自報症狀促使家庭測試急性呼吸道病毒:一項數位支持的初步隨機臨床試驗》,研究團隊評估了使用穿戴式感測器及相關警示引導人們行為的可行性。該研究的主要作者Giorgio Quer博士表示:“這項研究展示了如何根據感測器被動監測的數據提供個性化的感染警示,並理解提供這些警示的主要限制。”
在之前的一項研究中,Quer及其團隊發現,通過穿戴式健康監測器獲得的數據,可約80%的準確度識別個體是否可能感染了COVID-19。研究顯示,睡眠增加、活動減少及靜息心率異常升高均與呼吸道感染相關。
在這項新研究中,Quer的團隊測試了警示人們這些變化是否能促使他們在尚未出現症狀時進行家庭自測,包括COVID-19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檢測。研究於2021年9月至12月間進行,招募了450名美國成年人,將他們分為三組:一組根據穿戴式感測器或症狀變化發出的警示進行測試,另一組僅根據報告的症狀發出警示,最後一組則未收到警示或測試。
“及早警示可能的生理變化,可以為個體和公共健康帶來雙重好處,”研究資深作者、Scripps Research的Steven Steinhubl醫生表示,“這讓人們有更多時間進行隔離、改變計劃並防止病毒擴散。”
在研究期間,有118名參與者(39%)至少被提示進行一次自測,其中62人(52%)成功進行了自測並記錄結果。參與者因症狀被提示進行自測的次數較多,且有症狀的人更可能進行自測;基於感測器數據的警示中,只有23%的人實際進行了測試,而基於症狀的警示中,56%的人進行了測試。
研究人員猜測,這一趨勢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基於感測器數據的警示是在早晨固定時間發出的,此時人們可能尚未準備好進行測試。相比之下,基於症狀的警示是在症狀報告時發出的,當時人們更可能考慮到病毒的可能性並有空閒時間進行測試。
Quer博士指出:“這一發現對未來穿戴式健康監測研究至關重要。警示人們健康變化的時機對行為影響深遠。”
這項數位健康可行性試驗的另一重要發現是,由於不需要親自前往醫療中心或診所,研究團隊能夠招募到非常多樣化的人群。然而,從提供的電子醫療記錄中獲取感染信息的過程比預期要困難。
Quer博士表示:“這些經驗教訓對未來利用穿戴式健康監測器進行研究至關重要。”他透露,團隊正在研究感測器是否能幫助提醒孕婦有關妊娠糖尿病、先兆子癲前症或早產等健康風險。
這項研究揭示了穿戴式感測器在健康警示中的潛力及現有挑戰。未來的研究應重視如何改進警示的時間安排與個性化溝通,以提高其對行為改變的影響力。透過這些改進,我們或許能更有效地利用穿戴式技術來促進健康和預防疾病。